截止日前,秦港库存稳定在635万吨,处于不高不低合理状态。
此外,时间也扩大了,考核也越来越严格,包括重污染应急钢铁行业的错峰运输。事实上,这几年国家大力实施大气污染治理颇有成效,京津冀、长三角、珠三角PM2.5的浓度大幅下降,重污染天气显著减少。
华泰期货总裁徐炜中认为,当前我国煤焦钢产业正处于供给侧改革进一步深化的关键阶段,环保整顿升级、美国发动的贸易战等使得国内外经济形势复杂多变,此时企业要谋求生存和实现很好的发展,必须加快与金融的融合,积极利用期货衍生品工具管理市场风险,打造企业发展的新动力。很多焦化企业也可以产能置换,这几年江苏、山东的焦炭产能也在向山西和内蒙古地区转移。独立焦化企业的数量和产能占比非常大,近期环保政策频出,加大了对独立焦化企业的淘汰力度,钢铁和焦化企业进行联合成为一种较好的途径环保政策趋严,在产不足需时,焦化企业在期货市场上买货更为稳妥。政策对煤焦钢的影响越来越大,煤焦钢企业该如何应对呢?对于钢铁焦化企业来讲,首先要严格准入,高质量建设。
比如说现在搞超低排放,离国家的二级标准还差一大截,若把中国和美国、欧盟的标准相比,我国煤焦钢的产量甚至还要减到70%到80%,这么大的幅度,对我国煤焦钢的发展影响非常大。四是优化调整钢铁产业货物运输结构。在经历去年冬季的气荒之后,今年重点区域清洁能源代煤项目的推进将更加理性,由于电代煤取暖成本居高不下,双替代现有政策补贴期限已过半,未来补贴路径尚不清晰,财政压力持续增加等因素的限制,今年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和汾渭平原,尤其是2+26城市民用散煤治理难度将加大。
8月31日,由中国节能协会、中国煤控研究项目主办,瑞典邮政基金会、能源基金会(EF)、世界自然基金会(WWF)、自然资源保护协会(NRDC)共同支持的第三届中国散煤综合治理大会在京召开。京津冀及周边地区近600万户完成双替代(气代煤和电代煤),超额一倍完成当年国家目标。一方面,京津冀大气污染传输通道2+26城市大规模推进散烧煤的清洁能源替代和散乱污企业的整治工作,另一方面,中国史上最大规模的环保督查进一步压实了地方政府责任。《中国散煤综合治理调研报告2018》执行报告指出,自2013年向污染宣战以来,2017年全国煤炭消费量首次增长,但大气质量改善成效仍然显著,有力保障了大气十条的圆满收官。
小锅炉淘汰和散乱污企业整治工作应在全国层面开展,杜绝污染转移和返煤现象。目前,北京南七区基本实现无煤化,工业领域基本无燃煤。
其中民用散煤减少约1800万吨。散乱污企业整治和工业小锅炉淘汰工作初见成效,但仍须加大力度,扩大范围,从重点区域推广至全国。在广大地区要持久地推广可再生能源的利用,这是我国的长期低碳战略要点。2018年散煤治理工作扩围,开辟汾渭平原新战场。
数据显示,2017年10-12月京津冀大气污染传输通道城市平均PM2.5浓度为71g/m3,同比下降34.3%。中国煤控研究项目在会上发布了两份报告:《中国散煤综合治理调研报告2018》执行报告与《中国大气污染防治回顾与展望2018》执行摘要三年行动计划对重点区域的划分有了新的调整,达标的珠三角退出,污染仅次于京津冀的汾渭平原进入。同时要求,集中力量重点推进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和汾渭平原的散煤治理。
出席此次大会的嘉宾包括中国节能协会理事长、中国工程院院士江亿,清华大学环境学院院长、中国工程院院士贺克斌,中国工程院原副院长、中国工程院院士杜祥琬,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教授、中国科学院院士陶澍,国家能源局原副局长、国务院参事室特约研究员吴吟,以及来自清华大学、北京大学、中国政法大学、中国社会科学研究院、中石油经济技术研究院等科研院所的专家代表,和来自山东、山西、河南、河北、浙江、北京、西安、武汉等地方智库的专家代表等约300人参加了会议。散乱污企业整治和工业小锅炉淘汰工作初见成效,但仍须加大力度,扩大范围,从重点区域推广至全国。
在污染源排放控制方面,提高工业锅炉脱硫、脱硝、脱汞设施的覆盖率。2018年散煤治理工作扩围,开辟汾渭平原新战场。
中国煤控研究项目在会上发布了两份报告:《中国散煤综合治理调研报告2018》执行报告与《中国大气污染防治回顾与展望2018》执行摘要。报告指出,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(大气十条)实施五年来,中国大部分区域的空气环境质量有了明显改善,超额实现了既定目标。散煤治理在2017年秋冬季大气污染防治中精准发力,是去年中国大气质量改善成效显著的主要原因。《中国散煤综合治理调研报告2018》提出,以空气质量改善为核心,通过清洁高效利用、减量和清洁能源替代,力争2020年减少散煤2亿吨。《中国散煤综合治理调研报告2018》执行报告指出,自2013年向污染宣战以来,2017年全国煤炭消费量首次增长,但大气质量改善成效仍然显著,有力保障了大气十条的圆满收官。京津冀及周边地区近600万户完成双替代(气代煤和电代煤),超额一倍完成当年国家目标。
除了天帮忙之外,更是人努力的成果。在经历去年冬季的气荒之后,今年重点区域清洁能源代煤项目的推进将更加理性,由于电代煤取暖成本居高不下,双替代现有政策补贴期限已过半,未来补贴路径尚不清晰,财政压力持续增加等因素的限制,今年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和汾渭平原,尤其是2+26城市民用散煤治理难度将加大。
第三是通过淘汰落后,提高准入标准,应用先进高效节能技术等多重手段、多措并举实现煤炭的减量化。以及强化区域联防联控和执法督查,加强信息公开与公众参与等等。
散乱污企业整治、散煤清洁化替代对2017年京津冀地区PM2.5平均浓度下降分别贡献了27%和21%。其次是大力推行优质煤替代、清洁能源替代。
其中民用散煤减少约1800万吨。2017年的治霾药方中,散煤治理在秋冬季大气污染防治中精准发力。今年力争散煤减量6000万吨。中国煤控研究项目核心组成员、NRDC能源、环境与气候变化高级顾问杨富强博士指出,我国民用散煤的消费高峰期在供暖季,而广大的北方农村地区是治理的重点和难点,这些地区的清洁供暖面积比例很低,因此我们要抓好农村问题,做好农村用能结构的调研,推进以集中居住为主要形式的新农村建设,重视农村建筑节能,因地制宜地实施清洁能源利用。
从区域分布来看,京津冀双替代规模占比58.6%,其中河北是主战场。小锅炉淘汰和散乱污企业整治工作应在全国层面开展,杜绝污染转移和返煤现象。
提高标准、加大力度、疏堵结合、做好台账、动态跟踪。《中国大气污染防治回顾与展望2018》执行摘要对大气十条实施五年来的工作进行了梳理总结,并对未来大气污染防治工作提出了一系列有针对性的政策建议,包括在污染物浓度控制方面,全国重点抓PM2.5和城市地区臭氧浓度的下降,全面加强挥发性有机污染物的总量控制,同时增加汞和空气氨氮等指标的总量控制。
目前,北京南七区基本实现无煤化,工业领域基本无燃煤。在广大地区要持久地推广可再生能源的利用,这是我国的长期低碳战略要点。
北京市冬季PM2.5浓度大幅降低,散煤治理贡献率达40%左右。一方面,京津冀大气污染传输通道2+26城市大规模推进散烧煤的清洁能源替代和散乱污企业的整治工作,另一方面,中国史上最大规模的环保督查进一步压实了地方政府责任。与上一年相比,重点区域一刀切的政策得到了一定程度的矫正,强调因地制宜,宜电则电、宜气则气、宜煤则煤、宜热则热。8月31日,由中国节能协会、中国煤控研究项目主办,瑞典邮政基金会、能源基金会(EF)、世界自然基金会(WWF)、自然资源保护协会(NRDC)共同支持的第三届中国散煤综合治理大会在京召开。
数据显示,2017年10-12月京津冀大气污染传输通道城市平均PM2.5浓度为71g/m3,同比下降34.3%。据估算,2017年我国散煤消费量减少约6500万吨,接近中国煤控研究项目散煤治理课题提出的2017年散煤减量7000万吨的目标。
江亿院士在致辞中指出,打赢蓝天保卫战是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对美好生活追求的需要,是推动产业转型升级、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战略任务,是建设美丽中国的根本要求。其中,民用散煤减少1500万吨,工业小窑炉散煤减少3000万吨,小锅炉散煤减少1500万吨。
北方农村清洁取暖、全国范围内工业小锅炉整治和落后产能淘汰仍是工作重点。环保督查新常态有待进一步下沉至市、县和镇。